HKMHF 精神健康資訊平台 > 每日精神貼士 > 電台節目《自在想》精華 > 《自.在.想》第一集 – 情緒病入門 – 第一部份

《自.在.想》:由精神健康基金會同你靜觀自在。

《第一集 – 情緒病入門》

主持: 楊樂笙 & 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李珊珊小姐
嘉賓: 精神科專科 – 劉英傑醫生

情緒病泛指兩大類型:

  1. 常見精神疾病(Common Mental Disorder) 或俗稱「神經衰弱」。例如:焦慮症、抑鬱症、驚恐症等。
  2. 情緒病(Mood Disorder) 。如躁鬱症(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),包含了「躁」—狂躁,和「鬱」—抑鬱(Depression)。

根據基金會於2020年的網上調查指出,約有三成人感到「有壓力」,一半人感到「孤單」。而根據2015年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 (HKMMS),有13.3%的人口患有常見精神疾病,即每7個香港人裡就有一位患上情緒病,尤其女士特別多。綜合以上的精神健康調查,香港出現了一種「精神健康海嘯」,再加上近兩年的社會事件, 不少人出現了「創傷後壓力」徵狀。

精神健康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李珊珊小姐公開分享了個人經驗,她是如何留意到自己患上驚恐症,病發、求醫及康復的經過。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,她也試過掙扎,隱藏自己,身體上的毛病使她常進出醫院,對醫院寂靜環境的恐懼,誘發了她的驚恐症。後來遇到了她的主診醫生,劉英傑醫生,幫助她正視驚恐症,反而很快便接受了患病這個事實。

劉醫生指出,普遍香港人抗拒接受精神科治療,在上述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 (HKMMS)中13.3%患有常見精神疾病的人士裡,只有26%表示曾「在過去一年內接受精神健康服務」。即每4個患者裡有3個拒絕接受治療!但他表示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療的,而家人和朋友對患者的支持也非常重要。

根據英國國民健康服務網站 https://www.nhs.uk/mental-health/self-help/guides-tools-and-activities/five-steps-to-mental-wellbeing/ 指出,有數樣提升精神健康(Wellbeing)的方法:

  1. 讓自己更活躍 (Be physically active) —
    • 除了做運動,亦可以做一些簡單又開心的事情,例如: 逛超市、公園;
  2. 和別人多談天 (To Connect) —
  3. 就算在疫情當中,也可以使用網聚的方式聊天;
  4. 去學習新事物 (To learn new skills) —
  5. 如廚藝、畫畫、音樂等;
  1. 幫助鄰舍、身處同一個社區的人士(Give to others);
  2. 做放鬆練習—
  3. 利用靜觀(Mindfulness) 提升身心健康。

靜觀的本質是活在當下,有意識地運用不批判的態度去留意自己此刻內在的情況 – 身體、情緒、思想、感覺、行為,譬如感應身體的肌肉、呼吸或外邊的情況:如藍天白雲、陽光、溫度。靜觀可應用在減壓、心理治療、幫助抑鬱病患者,甚至管教(Mindful Parenting) —用靜觀的元素去幫助管教小朋友。日常生活中,用靜觀的態度,如呼吸練習、靜坐,來幫助專注此刻的情況。

靜觀練習只需靠聲音去留意指示,即可開始進行。節目中播放了由基金會顧問—註冊臨床心理學家—陳穎昭博士 (Dr. Michelle Chan) 帶領的「三分鐘呼吸法」靜觀練習。聽眾可找一個舒服的位置和姿勢,身上穿鬆身的衣物,閉上雙眼,開始這個練習。如需重溫,可進入鏈結播放「三分鐘呼吸法」︰https://soundcloud.com/user-79535936-519122470/3min-breathing-space-michellechan/s-ZFQssk6hQEf

特別鳴謝︰
註冊臨床心理學家—陳穎昭博士 (Dr. Michelle Chan) 為本集內容提供資源和協助
丹麥靈北大藥廠 支持本集節目,為大家送上一個自在空間。

精神健康基金會

所有文章

李珊珊

精神健康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
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