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MHF 精神健康資訊平台 > 每日精神貼士 > 電台節目《自在想》精華 > 《自.在.想》第三集 – 年青人的壓力 – 第一部份

《自.在.想》:由精神健康基金會同你靜觀自在。

《第三集 – 年青人的壓力》

主持: 楊樂笙 & 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李珊珊小姐
嘉賓: 精神科專科 – 崔永豪醫生

年青人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應付學業外,還要面對心理上的改變。這個時候情緒的發展也特別複雜,像變幻球一樣,難以捉摸也難以控制。如果你是年青人,又或是擁有年輕心境的大人,想知道靜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大家增強情緖管理能力,培養正面自在態度,請記得收聽我們節目啦!

過去兩集都討論了不同範疇的情緒壓力,不少家長和他們的子女都因此感到很有共鳴。今集的主角就是將要應考公開試的年青人。有請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李珊珊小姐和嘉賓:精神科專科醫生 – 崔永豪醫生,和我們一起討論年青人的情緒壓力問題。

我們都曾年輕過,珊珊認為她的青少年時期是她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。小學時期還算受保護,升中後,需要告別一班舊小學同學,重新去認識一批新的朋友,適應不同的課堂,功課比小學十分繁重。主持楊樂笙也分享了他升初中時的同樣感受。

崔永豪醫生用「人類腦袋發展階段」來解釋人在青春期階段的疑惑。青春期永遠都不容易,尤其是情緒的部份是一個重大的課題。

人的腦袋可簡單分成三大層次:

  • 維生功能──進食、維持體溫、呼吸等。這部份一出生已經成熟。
  • 情緒──情緒發展階段的大爆發,就是在青春期。
  • 思維──尤其是理性思維。研究發現,人類要到25歲,這個階段才能完全成熟。包括執行能力、理性判斷等。

所以,在青春期,我們腦袋裡情緒部份的發展,是遠遠拋離理性部份的發展。這解釋了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,有特別多的情緒困擾,例如擔心自己是否能幹,自己的學業表現、人際關係、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吸引力,是否討人喜歡等等。

珊珊回想起以前在求學時,發現有同學會以割手腕的方式以宣洩情緒。崔醫生表示:一個人要以割手腕宣洩情緒,這份情緒肯定是來得很兇猛,令人感覺像身體被火燒一般,必要用任何辦法去立即撲滅那些火;當沒有方法可舒緩,結果唯有利用皮肉上的痛苦,將心裡的痛苦掩蓋著。

靜觀就是教我們如何觀察自己的內心,當我們能覺察到這一份痛苦是廣闊腦海中的一份感覺,你可以選擇讓它自行流走。讓「自己」和「感覺」留一點距離,不機械式地回應感覺或情緒。

換言之,靜觀教會我們看清楚情緒為何物,不必把它當成怪物,而是知道了有情緒很正常,人會難受很正常,不再過度反應。

正如珊珊比喻「情緒」成是路旁的一隻小狗,若你對牠有過度的反應,小狗會反咬你一口,應慢慢地接近牠和認識牠,學會和牠共存。

特別鳴謝︰
丹麥靈北大藥廠 支持本集節目,為大家送上一個自在空間。

精神健康基金會

所有文章

李珊珊

精神健康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
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