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MHF 精神健康資訊平台 > 廣播 > 【自·在·想】第十集 《身心健康》- 第一部份

《自.在.想》:由精神健康基金會同你靜觀自在。

《第十集 – 身心健康》

主持: 楊樂笙 & 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李珊珊小姐
嘉賓: 精神科專科 – 崔永豪醫生


《自.在.想》:第十集 -《身心健康》

健康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,當中過程少不免各種困難阻滯、灰心失意…… 聽聽嘉賓精神科專科——崔永豪醫生分享如何將靜觀融入生活,建立身心連繫,學習接納與包容。即使面對著起伏不定,仍不忘初心,作出善巧回應。身體和心靈健康息息相關,大家記得要內外兼顧,好好照顧自己呀!

轉眼間,節目來到了第十集,也是這個【自.在.想】系列的尾聲。

經過這十集的節目,主持人楊樂笙對「靜觀」這個概念也有了基本認識。從一開始以為「靜觀」是個很高深、很玄乎的東西,慢慢了解內容;原來靜觀是個很生活化的工具放下批判、放下複雜,專注地感受當下,其實已是很簡單「靜觀」的定義。這是一個對身心健康有利的工具,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舒適放鬆一些。

而李珊珊表示,看到別人有轉變,多了解及照顧自己,她自己也能快樂,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更好。她最喜歡兩段靜觀練習︰心情「天氣報告」,還有由瑜伽導師Athena Wong帶領的練習——深呼吸三下、然後由頭頂至身體放鬆——因為可以從中察覺自己身體的緊張狀態,從而提醒自己要放鬆。

阿笙也回應道,他自己喜歡「外星人練習」 – 換個角度觀察某些我們原本已經有既定印象的人和事,抹去既定印象,重新嘗試觀察多一次;原來這樣也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幫助,也會對舊事物有新的認知。

精神科專科崔永豪醫生指出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,健康的定義是生理、心理、社交三方面和諧、安寧的狀態。所以健康不單是沒有病痛,重點在於一個人在生理上、心理上和社交是否都處於良好 (well-being)。

崔醫生解釋生理上,慢性疾病,包括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及精神疾病,與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。其實這幾百年來,我們人類的基因和運作沒有什麼大改變;但我們的生活︰睡眠、飲食、運動及我們接收的資訊、人際相處,變化真的很大。尤其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來,簡直是爆炸性地改變!

  • 飲食:人類是難於應付這麼多唾手可得的甜點和酒精的。任何動物,接觸到甜食,都會產生愉快的感覺,產生心癮,越吃越多。
  • 睡眠:人類本來是日出而作、日入而息,在日落後本不應讓如此多的強光進入眼睛,刺激我們的腦袋;但現在,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話,讓很多人即使在深夜也難以入眠。
  • 運動:人類的軀體需要大量走動,但都市人每天只是坐,缺乏運動,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工作,腰痠背痛是當然的事。
  • 精神耗損:人類幾千年來都需要溝通,但以前溝通量沒有像今天那麼大。現在我們每日接觸的社交媒體平台,有大量的資訊,每天需要應付;而我們每天應付大量的資訊,其實對我們的腦袋造成損耗

綜合以上這些問題,便很大部份解釋了現代人的都市病。

崔醫生並不是叫我們要回到古代。其實,最好的方法是擁抱傳統智慧的同時,也要善用現代的知識: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;作息飲食要均衡;對於享樂的物質,有所節制:善用科技,可以方便獲得醫學資訊,也可以與遠方的親友聊天,作心靈上的溝通。

崔醫生熱愛運動。他說,運動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好處。在運動之中,尤其是劇烈運動,大腦會釋放「安多芬」(Endorphin),讓我們身體有愉快的感覺。這對我們的精神健康有所幫助。

他大部份時間都是透過跑步來練習靜觀。他在戶外跑步,專注自己的呼吸、腳步,留意脊骨的姿勢,手部的擺動,這樣跑姿和速度才會做得好。

若時間不許可出門的話,可以在家做一個簡短的瑜伽;瑜伽可幫助進入靜觀的狀態,讓自己的心靈和肌肉有所放鬆、舒緩。瑜伽加上跑步,這種靜觀的練習,在過去一年讓崔醫生得到巨大的收穫。他自己以前運動時,受傷的情況很多。太想衝時間,也沒有留意肌肉給予的訊號,受傷後需要休息數星期,規律的生活便會被打亂。練習靜觀後讓他減少受傷的機會。

阿笙概括說,工作固然重要,但在適當的時候找到一個平衡也很重要。和家人吃一頓飯,聊聊天,有空做做運動,還原人類基本步,其實已經可以讓自己找回一些身心的健康。

「你的日子如何,你的力量也必如何。」這是崔醫生喜愛的金句。若工作不夠精神,他會反思昨天是否因為晚睡而耽誤了精神。而應付那些「心癮」來臨的時候(例如食甜品、酒精或手機上網),他建議大家使用靜觀的方法:幻想「心癮」是一片海浪,當它湧起時,並不會無限地升高,待到了最高的時候,自然就會降下來。不要抗拒它、懼怕它,也不要強行與之對抗。靜靜地觀察它,那片「心癮」就會自動退下來。

「心癮」其實並不是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,不須與之鬥力。這解釋了有很多人單憑意志去解決「心癮」,反而到頭來筋疲力盡,到頭來敗給了心癮。

其實我們可以發現,腦海中湧現的「心癮」,就如腦海中的其他情緒一樣流動着。它不請自來,你不理會它,癮就會自然離去。

「流動」是我們「心之常態」。崔醫生希望透過這個【自.在.想】系列,讓我們學懂能夠與情緒相處;因為正如珊珊曾說︰「情緒是人生一輩子的事」。如果我們不能妥善地與自己的情緒相處,其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。很多人在「心癮」或情緒來臨的時候,變成了情緒的「奴隸」,需要向它服從;但事後又後悔,也為自己的健康付出了沈重的代價。

珊珊坦言,她會重新正視她的生活習慣。崔醫生不停重申睡眠很重要,所以她會認真處理這件事。她希望有能力處理更多的事情,所以會先顧好睡眠這件事。

回歸基本步,一個人如何分配一天二十四小時,掌握權其實還是在自己的手上。所以無論你的健康生活在哪個階段,在日常生活中,都可以運用靜觀的智慧。例如練習由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穎昭博士 (Dr. Michelle Chan)介紹過S.T.O.P.——當你的感覺或者念頭湧上心來,其實可以停一停、靜一靜、呼吸一下,觀察自己的內心。例如在想滑一滑手機的時候,停一停,想想有不同選擇,然後再進行。其實專家們和聽眾們一樣,每天要面對的心癮都非常多,也期望與各位一起進步。若果對自己太苛刻的話,也違反了靜觀的概念——對待自己和別人仁慈的態度——所以開始練習永遠不會遲。

經過這十集各位專家的指導之後,阿笙總結聽眾可以由最基本兩步開始練習︰

  1. 停一停
  2. 呼吸

先做這看似容易(但困難)的兩步,再來觀察自己,然後再繼續前進。阿笙認為這兩步,是可以簡單提醒自己每一天如何生活的方法。

如何持續地把它融入生活?在飲食、運動、睡眠之中,持續地把靜觀融入生活︰

  • 運動︰「靜觀跑步」,專注自己的呼吸、腳步和身體訊號
  • 睡眠︰在睡覺之前,可以做一個簡單的「身體掃瞄練習」,把靜觀融入睡眠習慣之中
  • 飲食︰善用「靜觀飲食」——每一口都去品嘗味道,幻想自己是一個食評家,每一口都感受出來——那麼飲食速度就自然會慢下來,讓自己的胃有足夠的時間,給予大腦飽肚的感覺。生理方面,那麼進食的衝動自然會減少,而暴食的情況也會有所改善。

如能在飲食、運動、睡眠三方面都能做到靜觀,大家的身心健康也會有所改善。

阿笙認為面對身心健康的時候,其實並不孤單,身邊總有正向的人來扶持你一把,不須害怕和拒絕承認,面對接受問題以後,尋求專家的協助。把自己的問題收在心裡,拒絕面對,對自己也不會是好事。珊珊表示自己當時勇敢地面對自己患上精神健康的疾病,遇上劉醫生,接受治療。,現在很高興能夠坐與聽眾分享自己的復元經驗和健康訊息。她期盼各位遇上情緒問題的朋友,也同樣能身懷勇氣希望。她自己是過來人,希望與有同一經歷的人,可以一起同行,互相支持。這條道路十分遙遠,但絕對可以一起走過去。

感謝各位專家在這十集裡不吝賜教,也感謝珊珊。有機會各位再見!

精神健康基金會

所有文章

李珊珊

精神健康基金會「傳晴大使」
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