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MHF 精神健康資訊平台 > 文章 > 《走出傷痛,重拾生活-克服創傷後壓力症-ptsd》作者

人生總有高低起跌,然而某些困局和傷害,要是忘不了、揮不去、逃不掉、剪不斷,便有機會變成情緒病,讓一次的創傷,持續地、不斷地、輪迴地重覆著傷害,這是創傷後壓力症 (PTSD)。

創傷後壓力症,顧名思義,是由「創傷」引起。

一般大眾的印象,這些創傷大多是生活中的嚴重事故,諸如是海嘯、地震、戰爭、車禍、被虐或是其他意外。誠言,遭逢巨變往往是創傷後壓力症常見的原因,但PTSD中的「創傷」,其實不論遠近,亦無分大小。外國曾經有案例,有觀眾因為在新聞上看見事故,雖然不在其中,卻也患上PTSD;亦有些個案,病患者的創傷僅是職場上受上司或同事粗言責難。也就是說,生活中種種的逆境,都有可能誘發創傷後壓力症。

雖然創傷無分大小,但相同的是,這些創傷都令患者非常難受。最明顯的感受,是讓他們感到不安全、壓力、焦慮、受威脅。創傷後壓力症也沒有明顯的患者族群,男女老幼都有機會患上,但真要說的話,就如一般的情緒病一樣,女性的比例要高一點。

創傷後壓力症一般在事發後一個月內,便會浮現入侵性病徵。

這入侵性的病徵很磨人。患者會不由自主的,常常憶起重播(flash back)那段創傷性的片段,任何時候、任何地點、任何情況,都有機會閃播出那些難受的畫面──經常而真實地。可想而知對日常生活、社交、工作帶來何等的影響。

也不只在日間。晚上的夢裏,同樣經常重播著那些片斷,就像跳了線的唱片一樣,讓患者無法安枕,日日夜夜,都彷如在惡夢之中。

有些患者希望籍逃避去減輕痛苦,刻意不去睡、不去想,於是令自己有了失眠、食慾不振等身體問題,也因為愈逃避而愈見焦慮,對於身邊的聲音、人物都極其敏感,時刻有如驚弓之鳥。身理上亦經常會有心悸、頭痛、透不過氣、肌肉繃緊等症狀。

實在極其煎熬。然而PTSD也有治療的方法。目前精神科醫生一般都會使用藥物和心理治療,雙管齊下去幫助患者。藥物方面多是配方一些用以抗抑鬱藥和幫助放鬆的藥物,讓患者可以正常作息,減輕不安;心理治療方面,會使用眼動脫敏治療(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,EMDR),透過眼球移動令負面情緒得以在腦內重整;又會有一些心理輔導,讓患者在治療面前曝露想法,目的是希望患者明白,過去的事只會停留在過去,不會再發生,亦無法對當下造成威脅,從而釋懷。

然而,治療PTSD的路很漫長,亦很反覆。特別有些個案,患者仍然要面對相關事件的後遺,例如是意外後的官司、或者創傷發生於特定節日,每到相同時節都會勾起傷痛,這些情況都會令醫治的路更漫長。

漫長,但總會有走完的一天。作為患者的身邊人,家人、朋友、情人,都要有同行的決心,也時刻要諒解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,我們眼中的一片紙,可以是患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一把刃。

創傷已不幸地發生了,我們無法改寫歷史,但也明白過去的已過去,不在當下,也不在未來。讓患者明白,接受,放下,終有一天,患者可以走出PTSD的惡夢,重拾當下生活。

想獲取更多關於精神健康資料,請瀏覽我們基金會精神健康資訊平台 👉

eplatform.hkmhf.org

特別鳴謝:

捷成集團慈善基金 支持

精神科專科 林中鍵醫生

精神健康基金會

所有文章

林中鍵醫生

精神科專科醫生
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