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MHF 精神健康資訊平台 > 一齊講精神健康 > 女性情緒專題教育 > 情緒健康專題教育 – 治療方法

踏前一步尋求幫助

  • 尋求專業評估
    • 我們感到身體不適時會去看醫生。同樣,如果你受到情緒問題困擾,請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專業評估,以防止病情惡化。
  • 藥物治療Pharmacotherapy
    • 抗抑鬱藥: 通常會應用於抑鬱症患者身上。
    • 鎮靜劑和安眠藥: 有助解決睡眠問題,亦能令你在面對焦慮情況時冷靜下來 (有時被稱為抗焦慮藥)
      + 抗抑鬱藥有邊幾種? ℹ️
      新一代抗抑鬱藥:
      1. SSRI 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
      2. SNRI 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
      3. 其他種類
      傳統抗抑鬱藥:
      1. TCA/MOAI 三環抗憂鬱藥/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
    • 情緒穩定劑: 能幫助你在情緒極波動時穩定下來,例如躁鬱症患者會被處方情緒穩定劑幫助穩定他們的情緒
      + 我擔心服用藥物… ℹ️
      • 藥物治療不是治療情緒問題的唯一方法
      • 抗抑鬱藥的劑量和類別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個性化處理 – 沒有單一治療公式,而且療程應不時進行檢察 有不同類別的抗抑鬱藥物針對不同情緒障礙症狀
      • 不是每一種精神科藥物都會引起依賴性或戒斷作用 (withdrawal effect)
      • 有某些藥物,突然中斷/過早終止治療方案,尤其是高劑量時,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副作用/戒斷的反應, 例如: 頭痛,頭暈,噁心等
      • 但是,如在醫生的監督下指導停止服用抗抑鬱藥的療程,上述效果可以得到控制,而不會對你的身體功能造成重大影響
  •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
    • 認知行為治療 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)
      • 一種針對改變思想與行為的心理治療。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醫療研究所 (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, NICE) 及美國心理學會 (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, APA) 都確定認知行為治療是最有實證的心理治療之一,對於治療抑鬱症成效尤其顯著。
    • 靜觀認知治療
    • 治療的重點是將你的思想,行為和反應調整而變得更加合理和理性,並學習如何更好地管理壓力
  • 其他舒緩情緒或放鬆方法
    • 放鬆技巧可以改善你的生活質素,並可以減輕抑鬱和焦慮的症狀。 找個適合自己的活動,並且可以進行定期練習, 例如: 散步、瑜伽、按摩、靜觀、或深呼吸練習等。
    • 關顧自己的小方法:
      + “S.T.O.P.” 靜觀練習 ℹ️

      這個練習,可以在面對焦慮、擔心或感到有壓力的時候,又或在日常生活當中,隨時隨地你喜歡丶或者覺得合適的時候,都可以做的,讓自己感到更平衡丶自在。

      它讓我們可以停一停,有一個Mindful Pause,去凝造一個善待自己的空間,留意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,打破機械式、自動導航反應,讓我們有自由,作更有智慧丶善巧的選擇,有意識地回應當前的情況。

      在做這個練習之前,可以先找一個安全、不受打擾的地方坐下或站著;然後,請調校一下自己此刻的姿勢,讓身體保持挺直、舒適。如果喜歡的話,可以合上雙眼。

      “S.T.O.P.” 就是:

      “S” – STOP,停一停 : 暫停正在做的事。

      “T” – Take a breath,留意呼吸: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,感受身體一吸一呼的感覺。

      “O” – Observe,如實地覺察此刻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:抱著一份好奇、開放、不批判的態度,去留意此刻正感受些甚麼身體感覺、情緒、念頭?讓自己去知道、確認(acknowledge) 這些感受,留意它們的變化,不需要刻意去分析它們。

      “P” – Proceed,繼續進行當下要做的事、或做此刻需要關注或照顧自己的事。

      資料摘錄自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– 陳穎昭博士(Dr. Michelle Chan)的訪問。

      + 改善睡眠習慣 ℹ️

      古人幾乎沒有失眠問題,因為他們都跟隨大自然的畫夜運行(Circadian Rhythm),但自從電燈、LED燈的面世,擾亂了人體的「生理時鐘」,導致失眠和各種健康問題。

      睡前看手機,手機所發出的強光可以比日光更強烈,令大腦無法分辨晝夜,從而產生壓力反應,精神會持續處於緊張狀態,身體會以為隨時要作戰或逃走,就算睡得着,都只會淺睡。

      所以,盡量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跟隨太陽光的周期去睡眠休息,睡前2-3小時不看手機或電腦,提早入睡,日出就起床,可以出外散步,感受大自然的氣息,聽聽雀鳥聲,才展開新的一天。持之以恆,幾個月後,每晚趟上床就會好快入眠,漸漸早上也不需用鬧鐘,日出就會自然醒來,身體和精神都會回復健康。

      + 專注當下 ℹ️

      • 專心進食: 細心品嘗每一口食物,慢慢咀嚼、品味,就如美食家撰寫食評一般,嘗試感受飯餸的美味。
      • 透過運動來練習靜觀: 鍛練時,不去衝時間或成績,反而專注自己的呼吸和姿勢,留意肌肉給予的訊號,讓自己的心靈和身體有所放鬆、舒緩。

      + 「聆聽」大自然 ℹ️

     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,都是免費的,例如大自然。有研究更發現大自然聲音,有效降低血壓同抑壓壓力情緒荷爾蒙。

      如果缺乏閒暇到戶外走走,你也可將大自然帶到家中,例如播放風吹樹林和鳥蟲叫的聲音。2017年英國科學期刊《Scientific Reports》指出,聆聽自然聲音,會為大腦產生「向外」的注意力轉移,相反聆聽人造聲音,如收音機、電視聲等,會產生「向內」的注意力轉移。 「向內」的注意力轉移,通常發生於我們焦慮、抑鬱的時候。而「向外」的注意力轉移通常發生於我們發白夢、放空的時候,這時候情緒亦較容易放鬆。

      + 放空腦袋 ℹ️

      面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,有時想着要做很多事情,要付出很多精力去維繫,反而令自己增添無謂的壓力,有時候試着甚麼都不要做,反能得到異想不到的效果。

      放空的好處:

      • 激發創意
        過度用腦,只會帶來疲勞,放空思緒,才能容納新點子。
      • 發現生活的不妥當
        停一停,才能讓自己想想,現在的人生,是否正在向正確的方向進發。
      • 發掘有趣或有意義活動
        放空不做任何事,能為自己的時間創造空間。鬆開了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束縛,更容易自覺地找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充實生活,豐富自己的人生意義。

精神健康基金會

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