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衛生習慣,例如睡前避免飲咖啡和茶,避免看電腦屏幕,固然重要。可是有不少非常嚴格遵循上述原則的人,依然是睡不着,越努力,越睡不着,為何會咁樣呢?

睡眠衛生習慣,是為睡眠創造有利的外部(環境)和內部(身體)條件。可是一些很嚴格執行這些習慣的人,容易跌入一個陷阱:太努力去督促自己入睡,結果適得其反。

首先,睡眠這一種生理活動,就像性功能一樣,並不由我們的主觀意志力推動。努力推動自己入睡,擔心這種生理活動做得不成功,這種緊張焦慮感,正正就是入睡的障礙。 試想想,大自然設計我們的腦袋,當腦袋中的警鐘響起,是推動我們逃跑或者戰鬥,還是讓我們呼呼大睡呢?

以下貼士,可有助大家在晚上自自然然入睡:

最重要的,是不要強逼自己入睡。傳統智慧說,叫自己「數綿羊」有助入睡,是因為相信沉悶的經歷,令人入睡。其實,有別於我們在聽沉悶講座時不自覺地打瞌睡,刻意去做沉悶的事,目的是使自己入睡,本身就是正在逼自己入睡。同樣道理,在睡前冥想,若只為放鬆身心,是可以的,但若將入睡作為冥想的唯一目的,就是用另一種方式強逼自己入睡,結果又擔憂成敗,腦袋內的警鐘又響起。 

究竟我們應該做什麼,才可以令腦袋在晚上,自然進入睡眠狀態呢?最好的方法,是每天差不多同一時間離開張床(包括週末,週日),並且在白天讓眼睛接觸充足的自然光線。眼睛接觸到光線,光線告訴腦袋「現在是白天」,是工作的時候;到眼睛接觸到昏暗的環境時,腦袋就自然會知道:現在是夜晚,是休息的時候。人體的器官,都很喜歡跟隨大自然的節奏,尤其是日月升降。而且,當每天都定時起床,腦袋就自然會知道該在什麼時間入睡,才會有足夠的睡眠時間(關於早睡早起,詳見筆者另一篇《早睡早起 如何做到?》)。

既說不要強逼自己入睡,又如何令入睡變得輕鬆一點呢?首先,不要強求一上床就應該或必然要睡著,可以坐在舒服的椅子或梳化,好好享受一下,例如去聽在日間沒有時間聽的podcast 或有聲書,聽著聽著,覺得眼瞓,才走上張床。

不再每晚「嚴陣以待」去準備睡眠,而是放鬆自己,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例如,伴隨輕鬆音樂,做一些柔軟體操以伸展筋骨,或者拿起一本書,在柔和的黃色燈光下,翻開幾頁看下。自自然然,對於睡眠的焦慮感越來越少,越來越輕鬆,即使有時候還要花頗長時間才能入睡,但自己知道有時要花多一點時間入睡是正常的,不會帶來災難。不再覺得上床入睡是一種挑戰、一場鬥爭,自己重新和睡眠成為朋友。

特別鳴謝:
捷成集團慈善基金 支持
崔永豪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

精神健康基金會

所有文章